內容取自洪梅老師與前田滿壽美老師的對話:
珍妮特克萊因畢業於UCLA,二十五年商業上成功的經營,但經歷婚姻的失敗與痛苦,為了尋找人生意義她結束了生意,1983年進入Illinois school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心理博士課程進行Felt sense與Empathy的研究。在那裡遇見了簡德林的聚焦教學,還有後來的搭檔瑪麗,克萊因全身心地體驗感受到聚焦的魅力。 深深地被聚焦吸引的她開啟了 [聚焦與人際關係的影響]這一課題,開展實證研究與聚焦實踐。為了撰寫博士論文,她取得加尼福尼亞一個成熟聚焦團體的同意,對雙人聚焦進行了大量實地觀察。她總是非常驚異地觀察到,聚焦的雙人小組並非夫婦,但每次練習結束時總是能形成非常親密的人際互動。
當時的雙人練習有個不成文的規定,每次交換聽者說者角色的環節,儘量不重複前一位原聚焦者的有關話題進入下一個聚焦,原因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評判與傷害的發生。引起克萊因這位遠道而來的研究者注意的是,這個規則下的聚焦雖然也帶來深入的人際關係與互動,但是這個規則下的聚焦,每個人的聚焦如同一條單行車道線,那如果,聚焦中能建立起安心安全的框架,如同雙向車道的高速公路一般形成良好安全雙向流動,加強原本就強調的互動為先,那很有可能會帶來更為良好與流動的人際關係。這個思考就是交互聚焦創立的緣起。
剛開始克萊因也不知道該怎麼做,帶著這樣的思考,克萊因與瑪麗先從自己兩人練習開始,慢慢試著教學與反思的深入,越來越多的點子浮現出來。
經
典聚焦本身強調的是推進聚焦者的內在體驗過程,陪伴者提供的是穩定的在場,積極關注,接納的態度類似導遊式的陪伴。而交互聚焦,除了以上原素以外,還加入雙方一起交互共感帶來協同作用的原素,說者邊表達邊看著對方有沒有跟上,如果沒有說明白也許再慢慢說多一遍,收到反射性回應後加入FAT說者為師比如“我需要這樣的傾聽”的回饋環節。交互聚焦,加強相互理解的意識下開啟聚焦的旅程。
這相互理解和協同的意識與經典聚焦交換角色有所不同,交互應答後,聚焦的議題來自於前一個聚焦去到體會的深度上,觸動自己人生體驗中浮現的議題,進入更深的交互與共感。
另一個核心,雙重共感中的共感精髓,聽者從身體中湧現出來對說者的共感,那一滴精華,帶來深深連接的感覺。
這樣的環節之後在相互理解基礎上加入了關係確認環節,日常生活中難以實現的關係確認,在此滋養彼此與連接,對關係的回顧帶來了更多反思與領悟的可能。
還有一個重點; 經典聚焦裡聽者是作為陪伴者類似導遊的角色,而交互聚焦中並不用當導遊,克萊因以建立相互理解的對等關係為基礎,創立了沒有聚焦經驗也可以學會的1→2→的步驟,跟隨著這個步驟到達4,然後到5。剛開始,聚焦者也許會有無聊刻板的感覺也說不定,但是安全的框架,帶來深入的互動,與流暢的交流,提供安心的保護。
交互聚焦課後同學留言及回饋
多謝洪梅老師教我們交互聚焦. 能靜心聆聽彼此的話時,不但可以增進雙方的人際關係,同時也可以造就自己的內在潛能。'說者為師'的聆聽原來有這樣大的威力。真奇妙!Mak
我是第一次接觸「交互聚焦」,覺得這是一種很人性化的互動方式,對於那種「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」的奇妙連結,感受特深。更教我感動的是,課程完結前洪老師主動安排每人加一小時的一對一練習,細心個別指導,讓我學得更透徹。近日留意到,課堂所學的聆聽方式,竟不經意地用在日常生活中。都說,最好的學習在於能夠活用,這回有了切身體驗。對洪梅老師的教導,感激難喻。Jenny
感謝洪梅老師,讓我有機會學習交互聚焦。在課上的最後一個環節,洪老師設計了「愛的沐浴」時刻,就是每位同學對同一位同學作出回饋,該位同學只是「聽」和「接收」每位發自內心的話。整個過程都在滋養著彼此的生命。我回想時也感到那暖意在身體流動。
我獨愛那種「真誠」的互動。說者為師,就是要讓說者可盡情的說,沒有拘束的傾訴,能做到這一點,就需要有一安全的環境。只要傾聽者能以好奇、開放、不批判、沒有預設的,全心全意,全神貫注的聆聽,自覺者自然有所感悟。稍停的一分鐘,讓意感引領,讓意象浮現,那「一滴」精華,相互共感,彼此相通,引領生命前行。自然地,在確認關係上自會更上層樓。我想這就是人與人間最基本及最需要的溝通之道,彼此建立,在「愛」中成長,使生命踏步前行,活出更完整的自己。
感謝老師的用心教導,更特意相約每位同學個別做「交互聚焦」的練習,感謝洪老師的付出。我在不知不覺中也在改變與人溝通的方式,用時也感謝同學的同行,彼此滋潤,使成為更好的自己!Elisa
很喜歡雙重共感時刻這個環節,留意自己在一個沒有預設,沒有批判,倒空自己,用心聆聽說者為師,聴完後,稍停1分鐘,讓意感引導。我本來對圖像敏感度不高,過去幾次練習,竟然開啟我對圖像這方面發展,感覺神奇。同樣地,透過雙重共感大家分享那一份意境,的確容易增加彼此更深入交流,多謝洪老師教我們交互聚焦,感恩我們有機會認識生命自覺。 Christina
我最大的感覺來自關係共感環節。雖然班內的同學都是認識了很多年的朋友,但每當練習時確認彼此的關係是否因為過程有任何改變,好像跨越了日常客套的框架,可以真心的很深層的交流,大家對對方的影響,感覺很神奇。這個部份,好像是交互聚焦才有,擴闊了我對聚焦練習運用和實踐的領域。Fanny Ko
以往我很賴(可能潛意識是逃避)做聚焦練習,這次參加了交互聚焦工作坊有以下得著:
1.多了做練習的機會;
2.嘗試了不同的夥伴做練習,日後有更多練習的機會;
3.我終於發現了什麼事意感(felt sense),現在我發現自己的意感可以是圖像、文字、歌曲、或是約一個概念等形式呈現,而且有時是非頭腦語言可解釋清楚的。很是神奇和多樣化。感覺交互聚焦的練習結構很清晰,老師的教學也是講解和實戰並重,讓我們更易掌握。洪梅老師很真誠、很用心,最後提供與每位同學一對一的練習機會更是「不惜工本」(暫時只想到這個形容詞)讓我又驚訝又感動!Yeung Sing
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讓我可以學習到交互聚焦,也讓我更明白 一些聚焦用語例如“說者為師”。感謝老師的很用心教導,細心的說明,又跟每位學員個別做練習。也感謝一眾這幾年一起學習的同學們,在成長的路上的同行,也給我學習的榜樣和支持。謝謝老師,謝謝大家。Terence Tse
多謝老師教導及演譯交互聚焦的方式及過程,完成了整個課程對交互聚焦的共感體會是 ”交”-交托,當中蘊含著謙卑與無我,‘’互‘’ -互愛的背後蘊含著滋養關係及孕育慈悲喜捨,在廣闊的空間中一步一踏實地去聚集,並燃點體會,覺察之火,照亮生命成長之路。Winnie Lee
Comments